第314章 高官显爵,相形失色(2 / 2)

探春想起什么,忙不迭亲自取出一个青缎包袱,里头是她近一个月为元春做的一双秋鞋,又从书案上取出一幅她用心写的《兰亭序》。

不多时,探春、惜春俱已装扮停当。二人来至荣庆堂时,贾母见探春神采奕奕,惜春淡雅出尘,心下欢喜,又嘱咐道:“见了你们大姐姐,替我问好。”

王夫人领着两个姑娘登轿而去。其中王夫人独坐一乘四人轿,探春、惜春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。

行至郡公府门前,王夫人、探春皆发现这里车马络绎,十来个官轿、马车依次排列,显见来了些高官显爵。王夫人、探春皆暗自惊叹。

进得府来,庭院深深,回廊九曲。宫女引着众人,步履轻盈如踏云端,行至元春所居院落,见元春带着迎春在檐下相迎。

众人进了堂屋,分宾主坐下。丫鬟奉上香茗,茶盏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,衬得茶汤碧莹莹的。王夫人笑道:“昨日老太太吩咐了,说郡公爷如今忙着水利营田大事,着实劳心劳力,让我亲自挑几样上等补品今日送来。”说罢命丫鬟彩云呈上礼单。

元春接过仔细看了看,笑道:“有劳老太太、母亲费心了。四爷近日确实劳神,昨儿夜里批公文直到亥时。”

王夫人顺势问道:“方才进来时,见府外车马众多,可是他今日亦公务繁忙?”

元春轻抚茶盏,感叹道:“自打四爷领了京畿水利营田的差事,我们这府邸倒成了衙门了。今儿上午更是热闹,除了卓中堂,管着户部的汪廷玉汪大人,及工部堂官文查齐文大人,都来了。”

王夫人闻言,手中帕子不觉攥紧。那汪廷玉乃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重臣,连她深居内宅都久闻其名。至于工部尚书文查齐,更是贾政的顶头上司。想到如今这些跺跺脚朝堂都要震三震的人物,竟齐聚这郡公府中,跟随袁易办差,她便觉得荣国府看似还光鲜亮丽,却是相形失色了,不禁感慨:“郡公爷非但是龙子凤孙,也实在是年轻有为的!”

探春坐在一旁默默听着,心中不由对袁易愈发钦佩,又想起袁易英武挺拔、言谈从容的样子,心内暗叹:“好男儿当如是也!”

元春见探春兀自出神,含笑轻唤一声:“三妹妹。”

这一声似暖玉轻叩,将探春从遐思中惊醒。她忙敛衽应道:“大姐姐。”

元春早留意到她手中捧着个青缎包袱,便笑问:“这是带了什么好东西来?”

探春忙起身上前几步,双手奉上:“闲来给大姐姐做了双秋鞋,只恐针线粗陋,还望姐姐莫要嫌弃。”说话间眼波流转,与元春关切的目光撞个正着。

元春并不假手丫鬟,亲自接过包袱,又亲手解开。但见一双绣鞋静静卧在青缎之中,鞋面用五彩丝线绣着折枝牡丹,花瓣层层晕染,最难得的是针脚,细密匀净。元春伸出纤指轻抚鞋面,叹道:“这针线比我府上的绣娘也不差什么了。”

探春谦道:“大姐姐过奖了。不过是闲来无事,慢慢琢磨的。”

话音未落,元春已携了她的手,笑道:“难为妹妹费心,几次三番送我亲手做的东西。若我没记错,一个多月前你才送了我一双鞋子,今日竟又送了一双。”

原来探春自元春出阁后,已陆续送过亲手做的香囊、帕子、鞋袜等物。这些针线既是姊妹情谊,也是故意讨好元春,含着寻个倚仗的心思。

探春见元春这般珍视,心下感动,柔声道:“妹妹为大姐姐做些针线,原是应当的。前番那双鞋是暑天穿的,如今已入了秋,早晚凉意渐生,该送一双厚实些的了。”说着又补一句:“鞋帮里絮了丝绵,最是暖和不压脚。”

一旁惜春默然坐着,见探春这般,心中不禁有些郁闷,暗忖:“三姐姐在大姐姐跟前这般殷勤讨好,倒显得我不懂事了。”想着不觉撅起小嘴,樱唇本就小巧,这一嗔倒像枝头初绽的海棠花苞。

王夫人与元春又叙了两刻钟家常,说了贾母饮食、宝玉功课等事,吃了两盏茶,方起身告辞。探春、惜春则留在了郡公府。

王夫人出了大厅旁的侧门,忽见前方外书房里走出一群人,可谓是蟒袍玉带耀金辉,乌纱皂靴踏云来。

原来汪廷玉另有要务,袁易正携卓轼、文查齐、林如海等人相送。众人皆着官服,其中袁易身着石青色蟒袍,腰间那条象征着龙子凤孙身份的金黄绦带在秋阳下流光溢彩,带上四块金方版及每版嵌着的水晶,映日生辉。众人谈笑风生,步履从容,自有一番威仪。

王夫人忙在侧门后回避,不敢打扰袁易及那群高官显爵。跟随着她的彩云、彩霞及周瑞家的等丫鬟仆妇,个个屏息静立,纷纷暗自感叹袁易真真是威严不凡。

待袁易送客完毕,携众官员返回外书房,王夫人才轻舒一口气,乘轿离开了郡公府。

回至荣庆堂,堂内窗户开着,阳光斜照在青石地上。贾母斜倚榻上,一个丫鬟跪在脚踏上给她捶腿,下首杌子上坐着几个有体面的老嬷嬷。

王夫人上前行了礼,坐下后便细细回禀今日见闻。说到郡公府车马盈门时,她声音里透出几分感慨:“除了卓中堂,连汪廷玉汪大人、工部堂官文大人都在。媳妇去时,郡公爷正与几位大人议着水利营田的公务。”

贾母闻言,手中佛珠顿了一顿,叹道:“郡公爷愈发了不得了。”说着想起自己故去多年的丈夫贾代善,感伤道:“当年国公爷在世时,咱们府上何尝不是这般光景?时常车马盈门,高官显爵往来不绝,门前那对大石狮子老是被车马围得严严实实,有时半夜还有文臣武将因紧急公务登门。”声音似从很远的地方飘来。

一个老嬷嬷忙接话奉承:“何尝不是呢!连圣驾都不止一回亲临呢!老奴记得那年腊月,雪下得鹅毛似的,国公爷陪着圣上在书房里说话,光手炉就换了三遭。”

又一个老嬷嬷凑趣:“那些年,逢年过节各处送来的节礼能把库房堆得满满当当,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呢。”

贾母唇角浮起笑意,可这笑意还未达眼底,就已消散在眼角细密的纹路里。她愈发怀念当初,怀念丈夫,却也愈发感伤。

王夫人劝慰了一句:“老太太福泽深厚,如今您老依然贵为国公夫人,元春又贵为郡公夫人,咱们府上依旧风光。”

这话说得恳切,她心下却暗道:“这座荣府比起当年,确是差了太多了!”

念及此,她瞥了眼贾母,忽然觉得老太太独坐在榻上的身影,似又添了几分苍老。

(本章完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